李生寿常常刚进家门就又赶往单位执行任务。虽然缺少了对妻子和女儿的疼爱,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的最大动力。
2011年12月,李生寿在罗布泊咸水泉地区坚守,因远离市区、通信中断,道路难行,送信车辆又抛锚,80多岁的父母同时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却不能,父母亲带着没有见到小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先后离开了人世。每当提起此事,李生寿都泪流满面。
2016年9月,李生寿的女儿难产大出血,从敦煌转到酒泉再到兰州抢救,李生寿因为正在寻找罗布泊走失的游客脱不开身,耽误了女儿最需要照顾的时刻。等到六七天后找到走失游客,李生寿赶到兰州时,女儿已转危为安。
“不是雅丹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雅丹,因为我的情在那,战友在那,我的魂也在那。这个情、这个魂、这个根早已凝聚成一种甘于寂寞、忠诚坚守的雅丹公安精神,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李生寿说。
同事魏海生这样描述李生寿:“瞄准一件事,没有完成绝不放手,这是李所长最吸引我的地方。在雅丹派出所工作的民警都是难以顾家的,我也有两个孩子,2016年到雅丹派出所工作后,才体会到李所长的难处。”
22年里,李生寿在雅丹派出所默默坚守,先后从生死线上抢回12名采矿人员的生命;在距离检查站不足80公里的罗布泊咸水泉矿区查获过私造炸药的犯罪团伙。据统计,在环疆雅丹公安检查站建设过程中,李生寿带领民警设卡追逃、救助支援,办理各类刑事案件68起、治安案件226起,抓获各类逃犯22人,录入暂住人口4.5万人,收集了大量情报资料和DNA样本,为辖区社会治安稳定、矿区安全和景区旅游有序接待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央视“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事迹推介展示活动现场,推介人这样说:“我要推介的这名警察,22年来,以大漠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戈壁荒漠默默坚守,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对‘人民公安为人民’作了最好的注解,他就是敦煌市公安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所长、雅丹公安检查站站长李生寿。”
舍小家,为大家。对李生寿来说,工作在距离敦煌市区180公里的雅丹派出所,不仅仅是想家人,更难耐的是孤独和寂寞。
在节目现场当主持人问道,在那里最难忍的是什么?李生寿说是“寂寞、孤独”,主持人问,那怎么办?李生寿这样说:“为了调节孤独寂寞,我在夜深人静闲暇之时写诗,刚开始时写顺口溜,后来写自由诗,再后来写到律诗,这样来调节生活的寂寞和孤独。”
“二十年的坚守
二十年的艰辛
无论是坚守还是艰辛
如今都已化作一种精神和灵魂
深深地融入了大漠戈壁
变成了热土
变成了小草
变成了大山”
以上是李生寿在寂寞和孤独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中少了都市五彩斑斓、灯红酒绿的喧哗,但多了一份深山寂静、大漠粗犷的豪情。为了克服由于环境带来的困扰,李生寿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讯、散文、诗歌320多篇(首),他的诗集《雅情丹心》也即将出版。
二十二年里,李生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15次,他带领的站所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今年2月,他当选为甘肃省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6月,被推荐为第二批甘肃“最美人物”;7月,荣获全国退伍模范军人称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上榜中央文明办2019年10月“中国好人榜”。
面对荣誉,李生寿表示,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不懈地做了该做的事。“说实话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民警,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干了普普通通的工作。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这个荣誉应该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归功于敦煌近五百名民警和辅警。这也充分说明,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群众,党和群众心里才有你。尽管我工作的岗位条件很艰苦,环境很恶劣,但是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我已经干上了,就要一心一意干好它,坚决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踏实工作,发挥好标杆旗帜的引领作用,英雄模范的带头作用,发扬好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精神,危险面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坚决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真正无愧于‘最美基层民警’这个光荣称号。我今年已经57岁了,我一定脚踏实地坚守到退休的那一天。”李生寿说。
如今,57岁的李生寿始终以铁一般的理想信念,维护着雅丹的安定,用汗水书写着新时代“最美基层警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