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国内
当实体书店遇见网络 经营举步维艰,品质阅读任重道远
时间:2015-11-06 11:17:11 阅读量:621 作者:王丽君

  一家好书店,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是读者的“精神家园”。然而,近几年,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刷刷屏幕就可以搜索到所需的知识;轻点鼠标,货比三家,然后网上付款,足不出户就能买到需要的书籍。曾几何时,那种摸着纸张闻着墨香的感觉已被人们逐渐淡忘。

  随着电子书、网上书城的兴起,实体书店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我市实体书店发展现状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酒泉城区多家实体书店了解到,受多种因素影响,这几年,实体书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现状:书店内越来越冷清

  10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酒泉新城区的一家书店,尽管是周末,书店里也只有两个孩子在翻看漫画书。“两三年前,周末在书店里看书的人很多。”该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书店的生意很不景气,有时候一天都不开张。

  随后,记者走访了酒泉城区多家书店,发现书店内人气普遍不旺。记者在新华书店看到,半小时内,只有三位顾客走进书店,一位在翻看考试类书籍,一位在翻看儿童书籍,还有一位老人在翻看养生类书籍。但是三位顾客都没有购买自己翻阅的书籍。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体书店受网络冲击太厉害了,很多人的阅读开始依赖电子产品,以前看书只能到书店购买或者书摊借阅,而现在上网一搜就全都有了。目前,许多书店都主营教辅书,学生成为书店的主要消费群体。”

  记者发现读来读去书城、三味书城等书店的情形与新华书店相似,看书的人寥寥无几,买书的更是少之又少。

经营举步维艰实体书店遇“寒冬”

  “影响书店生意的不仅是网上书店,相比网购图书,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对书店经营的冲击更大。”三味书城负责人常卫东说,几年前,智能手机还不普及,读纸质书的人比现在多很多。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放眼望去都是拿着手机刷屏的,许多人的生活被手机“绑架”,遗忘了阅读。

  常卫东说,很多顾客买书时说“你们的这本书打几折?我在网上看了,可以打5折”。许多读者都是在网上看好价钱后,再到实体书店以网上的折扣价作为讲价的条件,实际上这些读者不知道图书的利润非常薄,除去一些特价书以外,即使是在网上购买,好书的价钱与实体书店相差不会太大。只有图书行业的人才知道,无论网上还是实体书店,图书一旦低于成本价出售,多半都是盗版书。就三味书城而言,最低的会员折扣是8折,这个折扣已经没有利润,但网上的折扣更低,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很大。

  “曾经有一段时间,生活、养生、烹饪类书籍卖得很火,后来,这些书籍大部分都只能被退换回出版社。”常卫东说,很简单,现在想查什么,用手机上网就可以查到,很便捷,书籍便被人遗忘了。前两年,书店里有许多熟悉的读者,一到周末就会来看书,不管买不买,至少有人在读书,而现在,即使周末也很难见到以往那些熟悉的面孔。“现在书店里偶尔有孩子来看书,不管买不买,看书的孩子,我们是不会阻止的,因为即使是孩子,只要能培养出阅读习惯,对书店而言也是一种对未来读者群体的培育。人工在涨,书价也涨,市场却小了,民营书店的整体生存状况恐怕会越来越糟。”

  “即使没有网络的冲击,看书的人也一样不会太多。”酒泉城区西大街一家书店老板杨先生说,他的小书店开了十余年,主营杂志、报纸。“以前,只要是学校附近,小书店、报刊亭特别多,大家的生意都不错。”他是2004年开的书店,当时,酒泉城区同样主营杂志、报纸的小书店、报刊亭有十几家,目前仅剩了5家,他的书店的销售额这两年也是不断下滑。这几年书店的生意越来越难以维持,主要是因为现在人们娱乐的方式太多,没有人再愿意花时间看书。“整个图书市场的行情都不太好,就连以前热销的一些杂志这两年也陆续停刊,比如《家庭之友》以前特别热销,今年也停刊了。对于小书店而言,由于图书利润微薄,加上房租上涨快,人工费也逐年上升,经营压力真的很大。”目前,他已经在考虑停业转行。

  10月27日下午,记者在新华书店看到书店中央的红色横幅很醒目,上面写着“八折展销”。在新华书店库房内,记者看到地上整整齐齐地分类码放着几百本图书,正在整理图书的书店工作人员成岩告诉记者,这些图书都要退回出版社。“两年前,每到周末我们的销售额至少7000元,现在最好的时候只能达到3000元。”名著、社科等书籍早些年曾一度受热捧,尤其一到寒暑假,初、高中生都有阅读名著的课外作业,那些书籍供不应求。

  “网络没发展起来之前,新华书店里常常人满为患,现在门可罗雀。正规出版社的图书成本价原本就不低,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拼价格是不可能的。除了网上书店外,大量免费的电子书和信息,以及人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娱乐方式都在挤兑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这样的冲击让人难以应对。”成岩说,为了维持经营,书店也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节假日打折促销、门店前厅售卖一些电子产品,只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有无数美丽的风景,而最吸引我们的仍是书店的那处风景。”成岩说,他一直认为近两年虽然有很多冲击,但是爱书的人仍然不少,不管买不买,至少能经常在书店里看到前来看书的人,这说明还有很多人需要书店,需要这样一个看书的环境。“电子书永远无法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一本好书可以珍藏一辈子,无形之中也会珍藏很多回忆,那种用手触摸书籍的感觉,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成岩坚信总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会回归纸质阅读,希望市民每天抽一点时间读书,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哪怕每天只读短短的几行文字,要让读书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

市民:改变阅读习惯让阅读回归生活

  采访中,记者在新华书店遇到了一位正在看书的老人。老人说,只要有空闲就会来书店看书。“现在的年轻人不是玩电脑就是玩手机,很少有人看书,在我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书那是无法想象的。”孙子、孙女小时候,她常带他们去书店买书,现在,几个孩子都一样,谁家的书柜上面都是一层灰,根本没人翻书。

  市民王女士称,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书店,因为儿子喜欢在书店内看书,偶尔也会买一两本。“好多年不看书了,在等待接孩子时,会在书店内翻翻杂志。”上小学的儿子是她家惟一买书、看书的人,但是一些课外书籍,她都是从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城购买。

  市民李先生说,最近他备考专业职称,刚从网上书店买了一堆相关书籍。在网上书店搜索很方便,很快能找到需要的各种书籍,价格优惠之外还省了搬运的麻烦,只要不是急用的书,他都会选择网购。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不论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无论在网上还是实体书店购书,真正读到自己需要的书,才是最终的目的。”市民常先生说,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被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绑架”,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不管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阅读应该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让人们回归阅读,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很重要。

  “实体书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如果缺少了书店,这个城市就少了一些文化气息。”一位正在新华书店看书的市民说,他还是喜欢将书本捧在手中,闻着油墨香一个字一个字读下去的幸福感。希望更多的人支持书店,如果我们的城市没有了书店,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本报记者王丽君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