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火以及保存火种的漫长岁月里,幼年期的人类很自然地学会了制作、使用火把,并利用动、植物油脂的易燃性,尽量延长火把的明火时间,后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灯。灯不仅能够有效地保存火种,其更伟大的意义在于可以长久性地驱除黑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灯的种类和形制也在发生繁复的变化。灯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饶有兴趣的侧面。我国古代的灯具制作,与灿烂的华夏文明是相应相称的,其优美多变的造型所反映的艺术构思、精巧制作和工艺水平,皆堪称文化苑域中闪现异彩的奇葩。
在汉代,灯具尤其是铜质灯具的式样花色,使人眼花缭乱。汉人重视死后的埋葬,在陪葬品中很注意日用器皿的配置,死者长眠于黑暗的地下,灯具自是必不可少的一类葬品。下层民众多用陶制灯具,富一点的家族用铜质灯具,贵族墓葬则流行一种分层设盏的连枝座灯,它仿照树的形体,而燃着光焰的众多灯盏,犹如树的花果。
肃州区博物馆举办的《肃州文物精品陈列》中展出的这件冥树灯即为此类座灯的代表作。此灯1991年出土于酒泉小淌沟汉墓群,高116厘米,青铜铸造,由灯座、灯柱、灯叶、灯碗组成。覆钵体底座上饰瑞兽与锯齿纹。灯柱上饰三层四处灯叶,每层均饰有连环和镂空叶片,干枝穿环而上,层与层之间配饰四片菱形小叶,以像灯树之分枝,作为层与层之间的分隔。第一层为四片厚叶,饰兽、人物图案,在叶端各置一灯碗,碗上配置一片小花叶;第二层为薄、厚叶各两片,薄叶饰连续钱形图案,另两片厚叶饰兽、人物连续图案,叶端各置一灯碗,同第一层;第三层为四片薄叶,两片饰钱形,中间穿插鸟纹,另外两片饰人、兽相斗图(二勇士捕虎图)。柱顶置一灯碗,碗沿饰三片小花叶。十二个透雕叶片自上而下依次递小,树成习见的上小下大的树冠外形。不难想象,整株树点燃后,光焰错落分层,主次呼应,又与黄灿灿的铜色相辉映,该是多么华美悦目,富丽堂皇。
钱树是汉魏时代上层社会墓葬流行的一种冥器,学者们认为是由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宇宙树”演变而来。钱树也大都为青铜质地。此七盏连枝灯,实为座灯与钱树的结合物。因此它除了昭示光明外,尚有吉祥福瑞的寓意,这无疑是钱树神秘色彩的继承。善于把日常实用功能与灵异神秘气氛相融合,是汉代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此灯设计高明,纹饰华丽,整体造型精致美观,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