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前期以铁骑屠杀得天下,中期以文字狱奴天下,后期以丧权辱国亡天下,其间人民起义贯穿始终。
当然,也不能把一个三百年的朝代一棍子打死,毕竟还有所谓的“康乾盛世”之说。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起的1681年,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古代历史的篇章里,揭竿而起的旌旗与呐喊层出不绝,过去的教科书里几乎全部用“农民起义”给概括了,历史的真实应该没那么简单和突然。
1862年,趁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防备空虚之机,在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西北地区爆发了陕西白彦虎、宁夏马化龙、河州马占鳌、肃州马文禄互相呼应,共同反抗清政府的回民武装起义。
青少年时代在北京度过的陕西泾阳县人白彦虎,骁勇善战,凶猛机智,善用伏兵,屡给清军以重创,于1866年被推举为回民十八大营元帅之一。甘肃地区33次可考证的战役中,有29次他都亲自上了战场。
1871年初,宁夏马化龙起义部队被歼后,白彦虎率50万人由河州(今临夏)转战西宁。1872年4月,在援助肃州马文禄时遭遇清军袭击,其兄白彦龙中弹身亡。之后白彦虎率余部出嘉峪关,力图打开到新疆的道路。当时,左宗棠向朝廷报告:肃州大捷之后,在安西、敦煌、玉门、疏勒河一带只逃脱7000名回民义军。
1873年7月,白彦虎派马长顺率起义军一部出关后,顺利占领安西,接着挥师敦煌,在敦煌东北秦安坊一带与清军李天和部发生激烈战斗。清军溃败,逃回县城固守。马长顺急攻不下,派人求救肃州义军,邹阿訇带兵3000余人出关,一同把敦煌团团围住,但无法攻破,因粮草紧缺,只好撤兵而退。不久,白彦虎亲率义军再次围攻敦煌。清军调集相当于现在四个团的兵力参战,在北乡张家堡子一战中,起义军击毙清军统领李宗经,活捉统领胡鹏飞,官兵伤亡数百人,缴获武器、马匹无数。清军再次龟缩城中,战事相持半年之久。后来,清军派人出城谈判讲和,答应出粮200石,输回被俘统领胡鹏飞,并答应在县城北的漳县庙一带设立市场,准许义军和百姓进行以物换粮交易。没多久,左宗棠攻陷肃州,白彦虎只好孤军撤围,沿丝路南道进入新疆喀什。据考证有说三万,有说七八万之众人马。
西出阳关之后,回民义军十分困难。茫茫戈壁,水源极缺,人烟稀少,沿途死伤不少。为争夺一口水井,义军与清军要经过几番争夺,双方都要死人。沿途也有走不动而掉队的。至今,在酒泉、哈密、昌吉、清水、焉耆、巩留、伊宁、霍城一带,仍有些操陕甘方言的回民乡庄,乡庄里的人就是当年掉队的回民义军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