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营口市志》中发现一段有意思的记载,说的是沈阳市苏家屯在唐朝时称为盖牟州,后改称盖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是《盖平县志》记载有误,错把唐朝时沈阳苏家屯的盖州当作盖平(即今天的盖州)。
康熙年间编纂的《盖平县志》以及后来民国时期两次重修的《盖平县志》都明确记载:盖平在唐时称为盖牟州。
前燕皇帝慕容皝征盖州平定叛乱
在历年的考古中,盖州市附近总能发现战国时期或汉代的遗迹。早在1970年,盖州市城关办事处西马圈遗址就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燕国刀币,盖州市九寨镇也出土过燕国的刀币。
盖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何恩一告诉记者,战国时盖州地区隶属燕国辽东郡,秦朝时,仍属辽东郡。
据了解,在最新的考古发现中,汉朝时的盖州地区是辽东重镇,这里设置辽东郡唯一一处盐、铁官城。
何恩一说:“从考古发现中可以看出汉朝时盖州经济十分发达。如盖州古城内曾发现了汉代的排水设施,在盖州古城北边不远的大石桥市周家镇于家堡村发现了汉代铁矿及炼铁的遗迹。此外在盖州市附近发现的汉墓中有大量的彩陶遗物,可见当时的盖州一带冶铁、制陶等手工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生产力水平较高。”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丕曾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三月加封公孙恭为辽东太守、车骑将军、平郭侯,管辖现在的盖州一带。到了两晋南北朝后期,盖州一带被少数民族政权占据,并建了一座建安城。”何恩一说,“这座建安城遗址就在今天的盖州市北部的青石岭镇。”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盖州一带也饱受战乱之苦。东晋咸康二年(公元336年),占据辽东的鲜卑族首领慕容廆(wěi)去世,其子慕容皝(hu�ng)自立为燕王,史称前燕。当时慕容皝的弟弟慕容仁占据着以盖州为中心的辽南,实力强大,因此慕容皝十分忌惮慕容仁,欲除之。
十分巧合的是,当时慕容仁和弟弟慕容昭正在密谋起兵造反,没想到的是,起兵阴谋败露,慕容皝下决心一定要杀掉慕容仁。对此《奉天通志》记载:“或以仁,昭之谋杀皝。仁兵已至黄水,知事露,杀使者,还据平郭。”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而慕容仁竟然杀掉了慕容皝派去的使者,可见当时慕容仁和慕容皝已经水火不容了。
《奉天通志》又记载:“及皝至,仁以为皝复遣偏师轻出寇抄,不知皝自来,谓左右曰,今兹当不使其匹马得返矣。乙未,仁悉众陈于城西北。仁众沮动,皝从而驱兵纵击,大破之。仁走,其帐下皆叛,逐擒之,皝先斩其帐下之叛者,然后赐仁死。”何恩一解释,当时慕容仁不知道慕容皝御驾亲征,他十分自大,还得意洋洋地对手下说要让来犯的兵马全都回不去。后来慕容仁大败,他的手下也背叛了他,将他抓住献给了慕容皝,慕容皝赐死了慕容仁。
《晋书》 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则较短:“前燕,慕容仁事发,杀皝使,东归平郭。皝乘海讨仁,军去平郭七里,候骑仍告,仁狼狈出战,为皝所擒。”“虽然当时还没有盖州的名字,但平郭城在熊岳。这么多战事发生在盖州地区,可见盖州的地位很重要。”何恩一介绍道。
唐朝时改名建安
盖州另有其地,在沈阳的苏家屯
李世民征东、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盖州地区这些故事更加曲折,丰富。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记者了解到,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复辽东。后来,唐王朝在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下辖九个都督府,四十一个州,一百个县。盖州一带为建安州都督府管辖,“建安”二字就是沿袭了之前少数民族建立的建安城。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在唐王朝设置的九个都督府中,有一个叫作盖牟州都督府的地方,名字与盖州十分相近,由此造成上百年的误会。
据康熙年间编纂的《盖平县志》记载:“隋……大号其地为盖牟城,唐克之,始改为盖州,属安东都护府”。
“在以后出版的《盖平县志》中,都错误地把盖州称为盖牟。”何恩一说,这个盖牟州其实与沈阳的关系更近一些。
隋唐之前,沈阳一带曾被称为侯城,后来,侯城被东北的少数民族占据,他们弃侯城而不用,另建了一座新城,这个新城位于今天的沈阳市苏家屯区陈相屯镇的塔山上,并命名为盖牟城。考古调查中,发现盖牟城周长1500多米,规模较大。唐王朝收复辽东后,将这座城改名为盖牟州,成为盖牟州都督府所在地。
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在《辽海丛书批注》中记载,盖牟城曾短暂地叫过一段时间盖州。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征东,当年四月,大将李绩攻破了盖牟城。据《资治通鉴》记载:“六月己亥,以盖牟城为盖州。”可见,六月便改名为盖州了。但是在25年之后,也就是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唐朝又把盖州改名为盖牟州,并设置了盖牟州都督府,属安东都护府管辖。
这段史实在《唐书▪太宗纪》中有记载,“贞观十九年五月,唐军渡过辽河,攻克盖牟城后,分别将其改名为盖州和辽州,七月攻安市城、建安城,十月撤兵。”只是在时间上差了一个月。从5月到7月,2个月的时间行军到建安,可见盖牟城距离建安很远,不是今天的盖州市。
考古发现,盖牟州城城墙是沿着山脊筑成的,东低西高。城址内到处可见红褐色和灰色绳纹、布纹砖瓦及莲纹瓦当。这些文物证明,当时这座城里有官署之类的建筑存在,是级别较高的城。
正是因为这段误解,使苏家屯的盖州被后人认为是辽南的盖州。1997年出版的《营口市志》中,已将这段误解做了详细的说明。
关于盖州地名,记者发现,在隋唐时期,还有一个地方也叫盖州。
山西省晋城在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称为泽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泽州被分置为盖州、建州、泽州三州,其中盖州领丹川、盖城、陵川、高平四县,治所在高平(今属山西省高平市)。直到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这三个州又合并为泽州。
辽称辰州,金代始称盖州
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盖州改为辰州,成为当时辽国的政治军事经济重镇。金代辰州延续了辽代的繁盛,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因辰与陈谐音,不吉利,辰州改称盖州。
辽金时期,盖州一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社会日趋安定,渔业、盐业、蚕业、运输业都发展迅速。据《金史》记载:“盖州一带,米粟素绕,宜航海可达山东,煮盐业占辽东半数,为商旅所集之处。”何恩一说:“当时的盖州有近10万人口。”
元代,盖州名字未改,并设置了盖州路。可能是由于盖州一带生产铁矿,所以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于盖州设置了弓局、甲局,负责制造弓箭、盔甲。
何恩一表示,元代的盖州路管辖范围广阔,北至今天的海城市,南至黄海,东至鸭绿江,西至渤海,地域广大。盖州成为辽南政治、经济、军事要地。而盖州的连云岛港也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