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酒泉新闻
坚守“魔鬼城”的最美民警
时间:2022-07-29 10:16:00 阅读量:238

开栏的话:

退伍不褪色,实干显担当。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从军期间,他们心念家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挥洒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悔。退役之后,他们接续奋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尽显责任与担当,可歌可赞。为展现退役军人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本报于“八一”建军节之际,推出“最美退役军人”专栏,讲述他们背后的初心故事、责任担当。

1998年,为维护治安稳定,敦煌市在罗布泊东南边缘、库姆塔格沙漠腹地成立了红十井派出所。也是在1998年,李生寿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从此与大漠戈壁结缘。

2001年红十井派出所东迁,更名为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以下简称雅丹派出所)。从红十井派出所到雅丹派出所,更换的是名字,没有换的是所长李生寿。

成立之初,派出所只有2名民警和3名辅警,办公场所是几顶帐篷。没有水和电,没有房和路,仅有的帐篷和锅碗也随时面临被大风刮走的险境。

为改变这一状况,李生寿带领民警在工作之余动手开凿窑洞。没水就喝苦咸水,没电就用煤油灯;没有设备就靠简单的工具凿硬壁、掘沙窑。派出所人人铆足了劲,硬是在坚如磐石的雅丹体中,用一年多的时间凿出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地窝”。

“在窑洞整体工程即将完工时,由于基础不牢固,门楼整体崩塌,我被压在土层下面。听战友说,我被挖出来时,处于昏迷状态,他们及时给我做了复苏抢救工作。清醒后,我活动活动手脚,发现身体没有大碍,又带领大家接着干。”说起当初开凿雅丹体的经历,李生寿记忆深刻。

后来的“窑洞”派出所,陆续经历了四期工程,从刚开始的40多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260多平方米,办公、食宿等设施日益俱全,成为全国独一无二、最具特色的“窑洞”派出所。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因地处“死亡之海”罗布泊边缘,又是世界风口,被称之为“魔鬼城”,备受探险者青睐。因此,雅丹派出所主要担负维护公园正常秩序和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

2013年,省公安厅决定在我市建立7个环疆公安检查站,雅丹公安检查站是其中之一。为了守好丝绸古道的关口门户,李生寿带领派出所民警“逢车必查、逢人必查”,实行24小时不间断查控,确保不让任何“问题”车辆、物品、人员离开检查站。

工作期间,李生寿带领民警设卡追逃、救助支援办理各类刑事案件68起、治安案件226起,检查出入罗布泊车辆近6万辆,检查过往人员9万余人次,完成罗布泊探险救助任务198起,从死亡线上救回26条鲜活的生命,为维护边界治安稳定、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了公安力量。

7月5日,在雅丹派出所坚守了24年的李生寿,最后一次带领民辅警巡逻执勤,最后一次抚摸心爱的警服,最后一次向着警徽敬礼。

夜深人静,边塞瀚海风声呜咽。看着身边年轻的同事,看着检查站过往的车辆,李生寿想起那些曾与星空为伴、同大漠并肩的岁月,也想起奉献给公安事业最美好的年华……

“‘人民警察’,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庄严承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像我这样常年驻守在边塞站所的公安民警还有很多,他们一样不忘初心,扎根基层,默默坚守。”李生寿说。

从警24年来,李生寿坚守在大漠深处,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公安事业,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嘉奖15次,荣获“双百政法英模”“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称号。

大漠风沙,寒来暑往,李生寿在“窑洞”派出所坚守了24年。“我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民警,不久前同我热爱的公安事业告别,有时候也会感慨,人生能有几个24年?但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愿意待在这儿做一个人民警察。”李生寿说。(酒泉融媒记者 范昊帆)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