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与酒有关的诗词可谓琳琅满目。少年时代,我最喜欢的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飘香,夜光杯交错,琵琶声响,战马嘶鸣,将士凯旋,群情激昂,一醉方休……战争的残酷竟被诗人描写得如此浪漫,如此豪情满怀。自从背熟这首诗后,我心底就产生了一个愿望:有机会一定要去河西走廊,现场品一品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同时更梦想拥有一只神奇的夜光杯。
2022年8月末,我受《中华辞赋》总编辑石厉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先生率领的调研组赴酒泉市肃州区调研。此行,我不仅真正读懂了王翰的《凉州词》,而且有了更大的收获,这就是:走进嘉峪关,走进酒泉,走进肃州,感知和领悟到中华文化的雄浑与磅礴、豪放与浪漫、悲壮与瑰丽。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夏,西汉名将霍去病率大军出陇西,渡黄河;沿祁连山西进,穿焉支,过居延,大破匈奴,取得著名的河西大捷。为庆贺胜利、犒赏三军,汉武帝赐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御酒数坛。霍去病并没有把这些美酒留下独享,而是倒入一泓清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此为酒泉之来历。霍去病在此豪饮之前,酒泉原名金泉。传说有人在泉水中捡到很多块金子,这些金子是从月牙泉流过来的。我以为,酒泉之名更具中华意气。霍去病是汉初大将卫青的外甥,从小善骑射。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元朔六年)春,汉武帝命卫青攻打匈奴。霍去病率八百骑兵首次参战斗,取得了歼敌2000余人的辉煌战果,一举夺取了河套地区。一代战神,就这样横空出世。
生若长虹之壮丽,去如流星之迅忽。这就是霍去病,一位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军事天才:17岁,因作战骁勇,勇冠三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19岁,三征河西,开疆拓土;21岁,纵横漠北,战功赫赫……24岁,英年早逝。一代战神没有给世人留下他的用兵秘笈“霍去病兵法”,只留下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这八个字足以声震青史!
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放当年霍去病与众将士酒泉痛饮的场面:戈壁茫茫,残阳如血,刀枪如林,旌旗猎猎……年少英武的“冠军侯”与凯旋的将士们开怀痛饮,仰天长啸。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从此,酒泉开启了中华汉唐盛世的华彩篇章: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敦煌莫高窟因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酒泉也因之成为古代飞天的故乡、中国航天的摇篮。至此,我终于大梦初醒:原来,这方甘冽醇厚的酒泉竟然流淌和激荡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来吧!漫步嘉峪关,畅饮酒泉!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感受霍去病马踏匈奴、封狼居胥的雄风;张骞不辱使命、策马西域的悲壮;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贞。而且还可以看到一种迥异的风景——点缀在茫茫戈壁上的左公柳。在古老的河西走廊,无论在酒泉还是嘉峪关,抑或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还是阳关、玉门关,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长相奇特的柳树:主干粗壮敦实,虬枝嶙峋,树冠浑圆,柳叶茂密而坚硬,一蓬蓬散落在戈壁荒漠,就像一个个身披墨绿斗篷的哨兵,英姿飒爽。或傲然独立,或成排而站,或聚集为林,成为守护中华疆域的一个个不朽将士,也成为千年丝路上的永恒生机和美丽风景。
左公柳是晚清名将左宗棠率领湘军来西北大漠征战时所栽。据左宗棠记述,单是从陕西西北的长武县到甘肃的会宁,就种树26.4万株。左公柳连绵千里、绿如帷幄,堪称塞外奇观。1875年(清光绪元年)4月,65岁的左宗棠坐镇酒泉,在这里打响了收复新疆的战役。从1866年(清同治五年)调任陕甘总督,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升任军机大臣。左宗棠前后在陕甘一带行军作战十五年,在旧中国积贫积弱、技不如人的条件下殚精竭虑、不辱使命,保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左宗棠在福州钦差行辕的任上停止了呼吸。这颗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慈禧太后下诏谕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公,赏赐治丧银三千两。
左宗棠是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之际抵御外辱的中流砥柱。砥柱倒了,列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对他们来讲少了一块瓜分中国的绊脚石,大清帝国到此气数已尽。大清亡了,沉睡的中国醒了。左公柳记载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落日辉煌时代——大清帝国的中兴名臣左宗棠的辉煌业绩,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抵御外辱、愈挫愈奋精神的一座座巍巍丰碑。对于左宗棠与左公柳,时人杨昌溶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酒,酒泉,左公柳,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霍去病与左宗棠有联系,左宗棠与林则徐有联系。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夏天,民族英雄林则徐被清政府革职流放新疆伊犁。已是57岁的林则徐从浙江镇海出发踏上了漫漫戍途,一路奔波,身心俱损,到达西安后大病不起。养病两月之后,从西安奔兰州,过黄河,一路向西,风餐露宿,孤独无援地跋涉在荒凉寂寥的茫茫戈壁上……于九月五日到达肃州(今酒泉市肃州区)城。在肃州,林则徐停留了三天。正是在这里,林则徐与霍去病不期而“遇”。戍疆三年后,林则徐获准东返。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春,林则徐被清廷任命为云贵总督。两年之后,告病还乡的林则徐途经长沙,在湘江的一条船上,与一个神交已久却素未谋面的年轻人一夜彻谈。这场夜谈,谈得志同道合,谈得惺惺相惜,谈得酣畅淋漓!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清中兴名臣——左宗棠。
湘江一夜话,情系国与家。
英雄从来不孤单。在古老的河西走廊,在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的丝绸之路上,张骞、霍去病、林则徐、左宗棠相会于斯。观带砺河山,话尊俎风流。这是一场相隔两千余年的“相会”,是什么力量把这些英雄联在一起?穿透时空、贯穿一线的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这中间,还有一个人物,他虽然没有来,却对这里膜拜神往,这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辛弃疾不知道后来会有一个林则徐,也不会知道还有一个左宗棠,他对霍去病却是敬佩有加。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激荡辛弃疾豪放诗心的,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岁月如左柳,时光如鸣沙,生命如酒泉。
转眼间已是两千年,挥手间又是百余年。
今天,我们站在古老的河西走廊,远望莽莽祁连,看匹马秋风、昊天大漠,数风流人物,禁不住让人思绪千载。日月轮回,岁月流转,历史的大戏总在不断地轮回上演,历经一次次苦难辉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却从来没有丢掉。拜谒酒泉,看千年神泉汩汩而出,夜以继日,延绵不绝,禁不住让人心胸激荡。是什么力量让左公柳生生不灭?是什么力量让酒泉两千多年不竭?这其中有大自然的神奇伟力,也有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基因,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面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多难兴邦,前提是精神不死。想起辛弃疾,此情此景,不由得要大声吟诵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让我们举起夜光杯,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干杯!
程冠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