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酒泉,瓜果飘香。田野园区硕果累累,高原夏菜远销沿海地区……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的起点——种子。
8月10日至12日,2023酒泉现代种业博览会暨花卉博览会将隆重举办。
2018年8月,首届酒泉现代种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此后,酒泉市每年都以各种形式精心组织、筹办种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品牌效应。
扩大种业“朋友圈”
当下,在肃州区果园、银达等乡镇,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制种辣椒,把田野园区装点得生机勃勃。
酒泉市种子协会会长、酒泉鸿利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彦军说:“通过举办种博会、花博会,酒泉种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制种产量和出口量实现双增长。今年6月,公司所有制种均签订了销售订单,农户的制种番茄和辣椒亩均保底收入3.8万元。”
记者从酒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几届种博会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不仅展示了酒泉市贯彻落实“打好种业翻身仗”“振兴酒泉种业、服务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和打造全国一流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玉米种业基地、世界级蔬菜花卉种业基地的信心决心,还展现了酒泉种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现代种业发展中的新风貌、新成就,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擦亮了酒泉种子“金字招牌”。
据统计,2022种博会期间,线上观展80多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1900多位客商通过线上平台咨询酒泉种业产品和特色农产品,1400多家客商对接洽谈业务。肃州区成功签约38个项目,总投资53.05亿元,涵盖种子研发及基地建设、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形成“以种为媒、共话发展”的良好局面。
打开种业新思路
“以前种的玉米和小麦,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容易倒伏,导致减产。现在用了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了作物易倒伏的难题。我每年都会关注种博会上的新品种。”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沙枣园村1组村民妥会平说。
酒泉种博会、花博会的连续举办,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为酒泉种业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在历届种博会种业论坛上,专家学者的主旨演讲,让最新的理念、最佳的机遇、最先进的技术赋能酒泉种子产业发展,为种业研发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注入种业新动力
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花卉制种20多年,培育的景观种子应有尽有。董事长陈凤翔说:“读大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中国种子在酒泉。种博会、花博会的举办,带来了花卉种业发展的新机遇。”
历届种博会,展示国内外最优品种近4000个,汇聚了国内先进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应用。通过集中展示、择优汰劣,引导农户科学用种、选种,为市场主体和农户搭建“看禾选种、看禾用种”的平台。网室制种、制种玉米单粒播种、一次性去雄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带动种子行业走上依靠科技发展的轨道。
树立园区新形象
酒泉市借助种博会,推动产业园提档升级。不断加大种子基地建设力度,以产业园为中心,分区域、分作物规划建设玉米、蔬菜、花卉和牧草高标准种子基地30多万亩;投资3000多万元,对产业园核心区进行美化、硬化、亮化,新建百亩蔬菜、百亩花卉种子新品种展示区,全面打造酒泉种子的展示窗口;启动运营种子科研中心,开展种子基因检测、病理检测分析、纯度检测等,提高产业园软实力。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知名度不断提高,引进敦煌种业、荃银高科、同辉种业等13个种子生产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并建立研发中心或实验基地,撬动社会投资约3亿元,有力促进园区规模不断壮大。(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