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肃州区
一粒种子的“蝶变效应”
时间:2021-05-24 17:48:05 阅读量:387 作者:周爱玲 魏晓燕

酒泉肃州区上坝镇下坝村1组村民赵国继种了近30年地,全家经营着40亩承包地。今年,他种了南瓜、番茄等制种作物20亩,预计年收入10万余元。种了20亩地的大田玉米,预计年收入近4万元。在20多年前,他种的大田玉米不仅颗粒不饱满,而且容易倒伏,产量还不高。

赵国继只是酒泉肃州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图为技术人员在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育苗温室内查看育苗情况

酒泉肃州区抢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功的历史机遇,启动国家种业小镇和乡村振兴学院建设,集中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花卉研发展示基地 600 亩,蔬菜研发试验基地 2400 亩,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科研中心实验服务机构,并实现市场化管理运营,力争把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研中心打造成国家级种子重点实验室。

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黄泥堡裕固族乡沙枣园子村1组村民妥会平经营着近40亩承包地,种植了12亩小麦、9亩玉米、6亩洋葱。因为种子好,今年各类农作物的长势喜人。

“和30年前相比,现在的种子质量一年比一年好。记得我家当初种植玉米和小麦时,遇到刮风下雨时,它们就会瞬间匍匐在地,导致的后果就是粮食产量减少、品质降低。现在,我们用了肃州区培育的种子,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前遇到的难题。”妥会平说。

记者从酒泉肃州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肃州区已发展成为全国主要的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和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基地区域布局优势明显,全区15个乡镇乡乡有制种,其中,万亩乡镇14个,形成了北部高效蔬菜制种基地、中部花卉瓜类制种基地和沿山玉米制种基地格局,年制种面积逾法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让种业装上了“中国芯。”

稳住菜篮子 让农民种上肃州种子

记者来到位于银达镇的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这里美得像座花园。

“我们公司种植的99座大棚,其中,4座温室是蔬菜育苗,其他的拱棚用于科研制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不仅培育出了优质蔬菜种子,而且价格还不高。”酒泉华美种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文平说。

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子科研中心建设项目是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项目,主要建设集科技研发、智慧种业、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种业智慧博览窗口及科技研发平台。

“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子科研中心的建成,带动了企业开展种业科技研发,提升种业品牌价值,为将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种业基地做好了科技支撑。”酒泉肃州区农业农村局干部王燕说。

加快种业基地建设 做强做优种子产业

图为市民在种子博览园参观学习

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公司位于总寨镇工业园区,这里培育的景观种子应有尽有。

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凤翔从事花卉制种近20年了。他说:“自己还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他,中国种子在酒泉。”

大学毕业后,陈凤翔放弃了安逸的工作,来到酒泉从事花卉制种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陈凤翔计划成立种子加工园区,在做好花卉种子产业的同时,带动旅游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稳定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种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大作为,酒泉肃州区以沿山乡镇为重点,新建高标准“五化”玉米制种基地 2 万亩,培育万亩制种基地5个,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20 万亩,在全国玉米种子市场中的份额稳定在 10%—15%。做强蔬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在总寨、泉湖、上坝及沿山乡镇发展花卉制种0.8万亩。在果园、银达、三墩等乡镇推广标准化种植、网室栽培、高效节水等先进种子生产技术,建成标准化种子种苗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带动发展高效蔬菜花卉制种10万亩以上,蔬菜种子生产量、出口量占到全国蔬菜种子总需求量和出口量的50%以上。力争到年底,酒泉肃州区建成千亩以上集约化制种基地40个,制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制种产业的占比达到 30%以上。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周爱玲 通讯员魏晓燕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