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肃州区
牛嘉浩:喜欢“擎天柱”那样的气质
时间:2022-12-05 15:21:48 阅读量:542

11月22日刚刚过完16岁生日的高一少年牛嘉浩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稳重,这让成绩并不拔尖的他在初高中连续担任班长时一直游刃有余,在身处机器人赛场时展现出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的可贵品质,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今年8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向全国89名具有较强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大中小学生授予“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省仅有3人获此奖项,当时就读酒泉市第三中学初三年级的牛嘉浩就是其中一个,也是酒泉市唯一的获奖者。

初见倾心 再见热爱

“黄牛的牛,嘉峪关的嘉,浩浩荡荡的浩。父母为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具有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在逆境中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牛嘉浩说,他觉得自己做到了。

2018年,12岁的牛嘉浩第一次感受到科技的魅力。那时,中国流动科技馆流动到他就读的小学,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展览。他对那些神奇的科技装置着了迷,看了一遍又一遍。进入酒泉市第三中学就读不久,牛嘉浩在学校发的宣传册上看到,学校计划成立机器人特色社团,要从在校学生中招募成员。他立刻找到老师毛遂自荐,经选拔,顺利成了机器人社团的一员。

“以前我就对科技感兴趣,但我只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机器人。我最爱《变形金刚》系列电影,还有科技感很强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第一次走进社团接触真正的机器人,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牛嘉浩说,因为热爱,所以即便每天训练三四个小时,他也不觉得累,反而在训练中感到无比轻松。比赛时,他甚至觉得机器人就是自己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初中三年,机器人成了牛嘉浩学习的动力。在机器人社团,他认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同学,和搭档张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默契,携手在许多机器人大赛中获奖,越战越勇。

在赛场上完成蜕变

一场机器人比赛大约2小时到3小时,选手携带相应零散配件入场,现场抽签决定位置,再根据主办方现场发布的地图和任务,在2小时内完成机器人和场景组装、调试、编程。最后,所有选手同时启动程序,看谁的机器人能完成更多任务,拿到更多分数。

牛嘉浩并不是机器人天才,他的能力完全是在一场场训练和比赛中磨炼出来的。

“学校的机器人社团2019年3月才成立,买什么设备,如何组装、调试、编程,一切都要靠师生自己摸索。初入社团时,孩子们对手机熟悉,却不熟悉电脑操作,更别说编程了。只能带着他们利用下午活动课、课后延时服务、晚饭等碎片时间一点点地学,一次次地练。”酒泉市第三中学科技创新机器人社团辅导教师孙志新说,牛嘉浩性格稳重,做事有主见,训练也很扎实,有时老师没时间,牛嘉浩就会带着社团成员主动训练。今年为备战3月的两场比赛,牛嘉浩等5个同学正月十六就返校参加训练,一直持续到比赛。

牛嘉浩、张昊这对“黄金搭档”参加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比赛是2020年10月举办的肃州区首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初中组有9个学校参赛。首次和其他学校选手同场竞技,牛嘉浩和张昊紧张得手直发抖。因为调试好之后,只有一次机会,按下按钮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机器人自主行动,一旦有任何差池,任务就彻底失败。最终,两人满头大汗完成了两轮比赛,拿到了信息任务工程挑战赛单项第一名。

到了2021年参加甘肃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超级轨迹赛时,经过了大小比赛的历练,牛嘉浩和张昊已经能做到面对压力谈笑自如。

“在比赛间隙,我抽时间去观察其他队伍的机器人,发现我们的机器人在机械臂这方面还需要改进。我们的机器人机械臂繁琐复杂,而他们的机械臂更加简单方便。赛后,我们立刻着手改进了机械臂。”牛嘉浩说。

“赛场上有2小时搭建、编程时间,选手思路要非常清晰,能够在脑中预演出机器人的行动路径和动作。其他选手嫌时间不够用,牛嘉浩和张昊却早早完成了准备工作,信心十足地聊起了天。第一轮780分,全场最高。第二轮满分。最后,他们获得了初中组全省第一名(特等奖)。”孙志新说,比赛胜利后,他和孩子们去吃了火锅,庆祝他们再一次在赛场上完成了蜕变。

静待春雷又一声

第二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甘肃赛区)竞赛机器人“创新挑战(中学组)”二等奖,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全域科普虚拟机器人竞赛初中组一等奖,甘肃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超级轨迹赛初中组全省第一名(特等奖),2021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决赛智能餐饮机器人赛项初中组二等奖,第一届酒泉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创新挑战”机器人项目一等奖……一个个奖项见证成长。今年8月,牛嘉浩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是鼓励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高荣誉,奖励初始基金来自邓小平生前的全部稿费,自2004年设立以来,共有1279名学生获奖。

这次获奖,给了牛嘉浩莫大的鼓励。“比赛带给我荣誉的同时也磨炼了我的意志,提升了直面困难的勇气,促使我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他说。

“一套机器人竞赛设备最便宜的1万多元,而且是专人专用,参加不同的比赛还可能需要购买不同的机器人设备。”孙志新说,学校不计成本开展机器人教育,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和数学能力效果显著。

“牛嘉浩曾告诉我,数学上最多就是两步逻辑关系,比如证明一个三角形全等或者相似,得出一个等量关系。而机器人编程,却涉及几十甚至上百个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数学题。”孙志新说,牛嘉浩的家长和班主任都说,经过3年机器人竞赛训练,他办事思路更清晰了,明确知道这一步该干什么、下一步要干什么,对数学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准备比赛和参赛过程中,学生能获得各种体验,比如与他人协作的体验、取得成功的体验、经历挫折的体验等等,这些体验和经历会帮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素养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酒泉市第三中学分管副校长张春说,学校的机器人教育从兴趣小组形式发展到特色社团,从最开始的1名指导老师增加到现在的6名,社团成员也从5人增加到20多人。2019年和2021年,酒泉市第三中学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特色学校”。

今年9月,牛嘉浩升入酒泉实验中学就读高中,依旧担任班长。

“牛嘉浩的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组属于中游,但综合素质较强。他担任班长以来,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管理能力较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他的班主任、实验中学教师李涛说,今后学校会继续为他提高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创造条件,帮助他有更好的发展。

“我希望未来在机器人竞赛方面有突出表现,不断攀登高峰,取得更好成绩。”牛嘉浩说,他最喜欢的机器人是《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因为擎天柱有一种“老大哥气质”,成熟稳重,有比较强的大局观念。而在比赛中正需要这种沉着稳重和极强的把控大局的能力,才能超常发挥,战胜对手。他觉得自己某些方面和擎天柱有些像,比如赛场上遇到困难能够不慌不忙、沉着思考解决方案。他喜欢这样酷的自己。(酒泉融媒记者 张 花)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