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第一次参与爱心献血至今,20年里,赵炜献血53次,献血量1万毫升,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他33次捐献的44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雷锋在日记中写下‘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我认为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就是学雷锋。”赵炜说。
时间回到2005年3月,赵炜下班途中路过鼓楼献血屋时,看到了门口张贴的“急需O型血”的消息。值班医护人员告诉赵炜,因为急需输血的患者增加,酒泉市中心血站O型血液库存量出现低位预警。想到自己献血能挽救别人的生命,赵炜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爱心献血的行列。此后20年,他坚持献血,他的名字被酒泉市中心血站列入紧急联系人名单。2008年,他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
“很多人对献血存在误解,认为献血对身体不好,其实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有益于血液新陈代谢,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我们经常献血的人而言,定期献血等于定期体检。”赵炜说。
在酒泉,有一群和赵炜一样的志愿者,从“热血逆行者”的驰援接力到Rh阴性血型者自发组建的“熊猫血联盟”,他们以血为纽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当400毫升鲜血从血管流出的那一刻,完成的不只是生命能量的转移,更是人性光辉的镌刻。酒泉市中心血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酒泉市全年献血总人数8982人,全血2772914毫升,血小板591个治疗量。
2024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全年用血达3703人次,共输注各类血液成分12600袋,共计18960单位,其中红细胞类7806单位,血浆类807750毫升,冷沉淀因子1960单位,单采血小板404个治疗量……
“在血库告急的警报频频拉响的当下,每一袋血液都可能成为ICU病房里的生命曙光,成为手术台上与死神赛跑的力量源泉。2024年,我院临床用血约占全市用血量的60%。爱心献血,这份沉甸甸的民生考卷,需要更多‘热血雷锋’挽起衣袖,温情作答。”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输血科负责人、主任检验师窦心灵说。
数据显示,爱心血液有34%用于救治各种贫血病患者;18%用于外科手术患者,包括心内直视手术和发热疾病患者;13%用于其他疾病患者,包括心脏、胃和肾脏疾病患者;10%用于骨科患者,包括骨折、关节置换;2%用于创伤患者,包括交通事故在内的各种创伤患者;4%用于产科,包括孕产妇及新生儿。
血,总是热的,心,永远赤诚。当学雷锋纪念日从“3·5”变成“365”,当无偿献血从群体记忆升华为城市品格,我们终将见证,每个挽袖的瞬间,都是生命火种的传递,每份热血的温度,都在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2025年,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让我们以爱为名,呼吁更多人加入爱心献血行列,让生命长河永远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