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的千年文明腹地,酒泉正以润物无声的改革实践,勾勒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经纬。
当肃州区城郊殡仪服务中心的追思会取代了流水席,肃北县移风易俗清明主题活动的乐声在戈壁回响,节地生态安葬获得更多人认可,献花替代纸钱渐成风尚,这场涉及39.3万家庭、关乎人生最后一程的变革,已然成为解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密钥。
破立并行的辩证治理法,正在酒泉大地逐渐普及。政府主导的“五免”政策覆盖殡葬基础服务,常规殡葬服务管理逐年加强,更多人选择租用殡仪机构吊唁厅治丧……“减法”背后,是公共服务的精准化重构,折射出酒泉市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齐头并进的智慧“加法”。这种疏堵相济的改革逻辑既不是对市场力量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传统习俗的粗暴切割,而是为民生需求与生态保护的天平校准了支点。
变革浪潮中,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敦煌市构建“红白理事会+促进会”联动工作机制,老党员带头践行丧事简办;瓜州县西湖镇城北村的家风家训长廊延展文明传承;阿克塞县普法志愿者用哈、汉两种语言文字解读殡葬管理条例;玉门市在传统祭祀节点向市民推送文明祭祀倡议书,梯次建设农村集中安葬区;金塔县修缮烈士陵园,竖起革命丰碑……从物理空间的优化到精神场域的重构,这些创新实践如绵绵春雨,消融着“守故纸”与“弃传统”的对立,一再印证“织新锦”的文化再生逻辑,让这场始于生命终章的变革,最终绘就出更具温度的治理图景。
当改革红利化作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曲线上的跃升音符,酒泉的实践昭示着:真正的现代化从不是与传统割席,而是让文明的根系在时代土壤中萌发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