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短评
【酒泉融媒评论员文章】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时间:2025-05-08 10:18:22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53 作者:酒泉融媒评论员

在酒泉,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朝气始终交相辉映。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十三载艰难困苦,两度被匈奴囚禁而不改其志,用“凿空西域”诠释“敢为天下先”。霍去病率铁骑大破匈奴,将御酒倾入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之名从历史深处走来。他们的壮举,不仅是开疆拓土的功绩,更是中华民族开拓精神的生动诠释。

千年以前的酒泉,阳关古道的烽燧下,戍边将士在寒风中守望丝路商旅,他们的青春与家国安危紧密相连。敦煌莫高窟的画工们以青春为笔,在幽暗洞窟中勾勒飞天飘逸的裙裾。他们或许未曾留名,但那些历经岁月侵蚀而神韵犹存的壁画,诉说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

这些跨越时空的身影与百余年前“五四”运动的呐喊遥相呼应,共同书写着“青年兴则国家兴”的永恒主题。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但奋斗始终是青春最鲜明的注脚。20世纪50年代,数万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玉门油田。他们在“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戈壁上,用“人拉肩扛”的方式打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口油井。当老油田面临资源枯竭时,新一代青年又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光伏板在玉门铺展成“蓝色海洋”,风机在祁连山下旋转出绿色动能,曾经的“石油摇篮”正蜕变为新能源高地。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代人的奋斗是轻松的,正是无数奋斗者的足迹,铺就了文明进步的阶梯。

今天的酒泉,依然传承着这种精神。在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内,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往来于洞窟和实验室之间,不仅帮助彩塑壁画“祛病延年”,还让古老的莫高窟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永生”。他们以“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在数字化保护、微生物防治等领域开辟新战场。在金塔县的绿洲边缘,三代人接力与风沙抗争。青年们用草方格锁住流动的沙丘,在梭梭树下嫁接肉苁蓉,让“沙进人退”变成“绿进沙退”。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娄山关”“腊子口”,而奋斗永远是闯关夺隘的利器。

瓜州的风电基地里,白色风机如林海般向天际延伸。曾几何时,肆虐的狂风是阻碍发展的“拦路虎”,而今却被青年人转化为“绿电之源”。从追赶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从单一发电到源网荷储一体化,青年工程师们在戈壁滩上书写“驭风者”的传奇。这种积极创新、探索科学,变“风灾”为“风能”的智慧,正是“五四”精神的当代回响。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天,年轻航天人把个人理想融入航天梦想,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刻下“中国坐标”。当火箭如虹贯日飞向太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的轨迹。

实践无数次雄辩地证明,奋斗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体的绽放,更在于对时代命题的呼应。

“五四”运动过去百年有余,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始终在传递。在酒泉,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无论是守护文化遗产的“面壁者”,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追星人”;无论是驯服风沙的“生态卫士”,还是革新能源的“追光者”,他们用行动证明,当青春与时代同频,与家国共振,平凡的坚守也能成就非凡的篇章。酒泉大地的青春故事,终将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江河,激荡起澎湃浪潮。(作者:酒泉融媒评论员)


责任编辑:赵瑾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