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点沙成金”
——金塔县智慧治沙筑起绿色长城
在金塔县黑河流域附近,几架无人机载着稻草深入沙漠腹地,智能滴灌系统精准滋润着一株株梭梭,卫星遥感实时监测植被恢复动态……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治沙图景正在金塔县徐徐展开。作为甘肃“三北”工程攻坚主战场,金塔县以科技创新破解治沙难题。2023年以来,完成绿化造林14.98万亩,走出了一条科技治沙、生态富民之路。
“天空战队”织就治沙天网
“过去运送稻草只能靠人背,6人背12吨稻草需5天,按每人每天支付180元计算,需支付人工工资5400元。现在使用无人机运送稻草,每天能完成12吨的运送任务,成本仅千元左右。”金塔县开越农机农民专业服务合作社理事长郑力刚说。
近几年,用尼龙网做成的方格是金塔县压沙治沙的主要方式,其缺陷是两年左右就会被风沙侵蚀。今年,金塔县经过科技创新,使用了高立式沙障,治沙效果明显且成本降低。
“科技手段让‘人进沙退’从理想变为现实。今年,我们创新使用树枝或芦苇秆制成的高立式沙障,通过‘草方格沙障+高立式沙障’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沙障固沙效果,相较以往能使用5年以上。”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干部肖占海说。
金塔县紧盯打好“三北”攻坚战和“航天”保卫战,围绕巴丹吉林沙漠西缘、白水泉、明沙窝、东沙窝4条沙线锁边工程、重点风沙口综合治理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三北”工程建设。至目前,去年下达的“三北”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开工,固沙压沙任务接近尾声,人工造林完成造林整地,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完成修枝及林地清理工作。今年下达的“三北”工程建设任务正有序推进,4月中旬全部开工建设。
智慧滴灌成为荒漠生命密码
在金塔县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几十名工人正补栽补种梭梭。这是金塔县“三北”工程巩固防沙治沙成果项目。公司负责人李军祥说:“今年,我们对7.85万亩已种植的梭梭进行补种补栽。至目前,播种梭梭、红柳、花棒等达53万亩,完成梭梭嫁接肉苁蓉17万亩,做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据了解,通过梭梭嫁接肉苁蓉技术,金塔县在防沙固沙的同时,培育出产值超亿元的中药材产业。“一株梭梭养护3年可嫁接肉苁蓉,亩均收益达3000元,实现‘沙里淘金’。”李军祥说。目前,这种“以沙养沙”的模式正在全县推广。
在金塔县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种植现场,黑色输水管网如毛细血管般密布,水滴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准送达植株根部。
“每滴水都带着科技温度,我们要让戈壁长出‘智能绿洲’。”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
金塔县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争取到位“三北”工程中央投资2.84亿元的基础上,县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国土绿化费和482万元管护经费予以保障。坚持做好“胡杨”品牌,持续深化“共植胡杨·共享绿色”公益行动,每年发动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志愿者万余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汇聚不竭动力。
从“沙逼人退”到“人沙共生”,金塔县用科技创新改写了荒漠化治理模式,全方位推进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