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财经
“飞起”的新农人于飞哉
时间:2025-05-12 09:54:14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61 作者:酒泉融媒记者 翟丰国 王明玲

于飞哉(右)教同事操作植保无人机。

于飞哉(右)教同事操作植保无人机。

近期,肃州区下河清农场万亩农田如棋盘般整齐铺展,6台玉米联合播种机轰鸣作响,不到4天便完成了910亩地的播种。不远处,皮肤黝黑的于飞哉正与合作伙伴酒泉丰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宗全讨论植株土埋深度与施肥方案。

于飞哉,这位85后新农人带领他的团队,利用机械化作业将托管的万亩良田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托管,他的业务能力用我们四川话说,巴适得很!”卢宗全说。

从零起步到行业标杆

2012年,于飞哉做出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辞去体制内工作,开始自主创业。

2018年,于飞哉从朋友口中偶然发现植保无人机的巨大潜力,日均作业面积500亩,效率是人工的50倍,药量节省30%。这不仅是商机,更是农业的未来。他顶着家人的质疑,花3万元购入第一台无人机。

“你自己又不会飞,花冤枉钱买废铁回来当摆设?”面对质疑,于飞哉有自己的坚持。

不会操作?他自费请飞手,包吃住日薪500元。技术门槛高?他白天在田间实操,夜晚钻研参数,3个月拿下专业执照,成为当时酒嘉地区为数不多的持证飞手。

植保无人机具备智能控制技术,除防治效果好、效率高外,可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同时,还可通过搭载视频传感器,对农业病虫害实时监控。

订单应接不暇。2019年,于飞哉又购置了两台新型植保无人机,并整合农村土地5000亩,推广智慧农业管理模式,同时组建无人机团队,向外拓展业务。慢慢地,他的团队走出了甘肃,向河南、新疆、山东、四川、安徽等地进军。

从飞手到智慧农业拓荒者

业务量激增,于飞哉考虑成立公司。对于合作伙伴,于飞哉心里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退伍军人王晋虎,他是于飞哉的业务合作伙伴,也是于飞哉学习无人机操作期间的老师。

2023年,于飞哉联合王晋虎斥资百万元成立了酒泉市汇飞农业科技公司,拥有无人机60台。

“我们团队中90后占比超六成,一半以上是退伍军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很强。”于飞哉说。

除了植保无人机操作外,于飞哉在农机器械应用方面同样成绩斐然。

传统农机在丘陵地带效率低,于飞哉自主设计适配装置,让复杂地形作业效率提升20%;农户机械化率不足,他成立技术服务队,培训200余户农民,推动当地机械化率从65%提升至85%。

短短两年,目前,于飞哉的公司已成为一家集农业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租赁、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培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多重业务于一身的现代农业公司。

事业腾飞之际,于飞哉从未忘记回馈社会。作为蓝天救援队志愿者,积石山地震时他冲锋一线;他公司的技术保障团队免费为困难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带动周边增收超百万元。

“青年要有担当,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血液’。”于飞哉望着无垠的田野,眼神灼灼地说。

如今,于飞哉的故事已成为西北农业转型的缩影。从植保无人机划过长空的弧线到智慧农机耕作的轰鸣,这群敢闯敢拼的新农人正以科技为犁、青春为种,在广袤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妥超云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