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市直/驻酒
一粒种子的厚积薄发
时间:2025-05-15 08:46:19 来源:酒泉日报 阅读量:25 作者:郭军 马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重要农产品供应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市农科院紧紧围绕国家种业振兴战略,深度契合我市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不断深耕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领域,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推动酒泉从种业大市迈向种业强市注入强大动能。

新品问世

关键指标实现重大突破

今年3月底,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酒春17号”春小麦和“酒棉27号”棉花新品种顺利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40次主要农作物审定。

“酒春17号”春小麦在品质和产量上表现突出,蛋白质含量达16.2%、湿面筋含量达36.0%,分别超出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2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这一优势使“酒春17号”在面粉加工等领域具备极大市场潜力。在区域试验中,“酒春17号”亩均产量达532公斤,增产8.7%,为提升小麦产量、保障粮食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

“酒棉27号”棉花新品种同样亮点突出,纤维品质达“双30”标准,满足了高端纺织市场对棉花品质的严苛要求。在产量方面,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379.1公斤、皮棉154.4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6.5%和2.3%。更为重要的是,“酒棉27号”各主要性状与农机农艺的融合度良好,高度适宜机械化种植,有效降低了棉花种植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棉花产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管齐下

构建全方位创新育种体系

为实现种业持续创新发展,市农科院立足长远,积极整合资源,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等维度构建全方位创新育种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市农科院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到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及甘肃农业大学等机构和高校进行委托培养和学习交流,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为科研创新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以人才为驱动,市农科院坚持以人才创新推动科研创新,形成一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科研团队。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市农科院依托国家长期性基础性农业科学实验站酒泉标准站、酒泉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区域试验站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不断强化分子生物育种实验室、种质资源库等基础性设施建设。这些平台为科研人员开展种质资源研究、育种实验及品种测试提供了良好条件,成为种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在技术创新领域,市农科院积极探索分子生物育种技术,广泛引进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围绕高产、优质、抗逆、农机艺融合等育种目标,开展深入研究。同时,深化与国内高水平科研单位技术合作,借助“北育南繁”等先进技术手段,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自主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成果丰硕

推动育种产业蓬勃发展

多年来,市农科院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育种方面成果丰硕,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品种支撑。

在小麦育种方面,市农科院先后育成适宜西北地区种植的春小麦新品种(系)33个,其中12个通过全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酒春7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选育的“酒春3号”(原代号“8511”)丰产、稳产性良好,且抗倒伏能力强,自1997年起一直作为玉门、敦煌等区域的主推品种,深受当地种植户认可。敦煌市良种繁育场农户吕科说:“我种‘8511’已经十多年了,亩产500公斤以上,而且不倒伏,农户都喜欢种。”

在玉米育种方面,市农科院明确了常规、鲜食、粮饲兼用的多元化育种方向,先后选育审定“酒单”系列玉米新品种12个。这些品种在我省及青海、宁夏、新疆等区域累计推广5000余万亩,有力促进全省高海拔地区及周边省份玉米产业发展。

棉花育种一直是市农科院的优势领域,其成果与技术在全省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性。多年来,先后引进并通过品种审定3个,自主选育审定棉花新品种23个。自主培育的“酒棉1号”“酒棉2号”“酒棉8号”“酒棉10号”等品种,连续多年作为河西走廊棉区的主栽品种,实现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有效解决了棉花枯、黄萎病防治及早熟、优质、高产等技术难题;“酒棉6号”“酒棉7号”“酒棉8号”的育成,打破了原有棉花品种早熟与产量、纤维品质之间的负相关连锁,实现早熟与高产优质的协调发展;“酒棉15号”更是开创了全省棉花航天育种的先河。目前,这些品种已在甘肃及新疆棉区推广应用380多万亩,有力推动棉花产业向优质化、机械化生产迈进。

责任编辑:马天娟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