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村里组织的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志愿活动,得了50分,这些分能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一大早,瓜州县沙河回族乡河洲村村民吴青霞向邻居展示刚在积分超市兑换的拖把和洗衣液。这是沙河回族乡通过乡村振兴积分制引领文明新风的生动实践。
比积分、换物资,这样的画面在沙河回族乡各村经常可见。沙河回族乡发动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积分制将村级公益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指标,对村民日常参与村内公共事务进行评价并形成相应积分,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或行为约束。
走进河洲村,“争做文明家庭”“争当文明村民”等宣传标语令人耳目一新。村民围观新鲜出炉的“最美庭院”“最整洁户”榜单,纷纷讨论和夸赞。
村民纷纷说,自从有了积分制,村里的变化真不小。少了争吵、多了帮助,少了矛盾、多了和谐,少了抵触、多了参与,这就是乡村文明新气象。
“我们把村民的行为变成可量化的积分,乡风文明作为其中一项,被细化成孝顺父母、邻里和谐、公益事务、红白事简办等多个事项纳入积分制度。”河洲村党支部副书记孟延萍说。
河洲村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践行文明新风、产业带头致富等事项赋予积分。同时,结合实际,制定积分评价标准,并建立台账,定期予以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村民以户为单位,家庭任一成员都可将所做好事、善事申报积分。在开展“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时,参考村民积分累计情况,从而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
“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今,走在乡村小道上,两侧庭院美丽、花香扑鼻,耳边偶尔传来牛叫声,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河洲村村民刘学云说。
积分超市的台账就是“积分存折”,村民通过存积分、攒积分、比积分、亮积分、兑积分,将“村里事”变成“自家事”,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只要把房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干净,检查评比后就能获得积分。如果参加村上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公共事项,还能获得更多积分。”一次积分评比靠后之后,村民张大姐就开始积极参与村上的政策宣传等公共事务,在最新一期评比中,她被评为“最美志愿者”,还用积分兑换了洗衣液、衣架、拖把等生活用品。
“积分超市通过制定积分规则,鼓励村民通过文明行为和参与村级事务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的方式,激发了全村家庭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引导村民自觉践行乡风文明。”孟延萍说。
积分制仅仅是河洲村建设文明乡村的其中一环。村级党群阵地还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和妇女之家等一批实用阵地,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农业科技、家庭教育、尊老敬老、防溺水等方面的宣讲活动,引导村民主动改变不良风俗习惯。
“跟邻居和谐相处也能得分,时间一久就成了习惯,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河洲村村民铁南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