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下,肃北县石包城乡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连续五年实现电信诈骗“零发案”。
这个管辖面积达10960平方公里、涵盖7个行政村的牧区乡,究竟如何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反诈防线?
全民参与
让每个人都成为“反诈哨兵”
今年3月,来自武威市的务工人员陈建军夫妇到石包城乡首日,就迎来了肃北县公安局石包城派出所民警的“登门课”。民警在他们的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将警民联系电话存入手机通讯录,搭建起24小时反诈“直通车”。
“民警告诉我们,如果遇到涉及转账、投资之类的电话或信息,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他们帮助甄别真伪。”陈建军说。
在石包城乡西泉新区生态搬迁项目工地,90余名务工人员开工首日便接受了“反诈+安全”双培训。“六不口诀要记牢,陌生链接不要点……”务工人员张成哉如今已成“编外宣传员”,常向工友分享反诈知识。
石包城派出所管辖7个行政村,包括6个牧业村和1个农业村,是全省管辖面积较大的派出所之一。
在石包城乡哈什河村,驻村辅警牛海军的微信被村民们纷纷置顶,作为哈什河村村民联络群的管理员,他每天都往微信群转发反诈案例和视频。牧民同格勒格说:“牛警官的反诈视频在朋友圈都快刷屏了。他宣传的反诈知识大家耳熟能详。”
“我们结合辖区地广人稀、牧农民分散的特点,借助驻村民辅警和蒙汉双语民警,做到了‘线上双语课堂+线下精准走访’,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我们还联合司法、综治等相关部门构建‘邻里监督、全民参与’的群防群治格局。”肃北县公安局石包城派出所所长陈勇说。
数据显示,石包城乡“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率达90%,反诈知晓率超95%。
精准防控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今年,肃北县公安局以石包城派出所为样板,通过持续推进“无诈社区”创建工作,倾力打造“人人识诈、全民防诈”的良好局面。至目前,巴音社区、党金社区实现连续5个月“零发案”,全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3.3%,群众反诈知识知晓率达75%。
在肃北县公安局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合署办公的刑事侦查大队民警白云天正在查看近期辖内发生的2起电信诈骗案子卷宗。
两个月前,一名肃北县马鬃山镇外来务工男子在网上购买保健品时,被对方以“国家管控药物”为由,分7次向对方账户汇款31.86万元。接到报警后,肃北县公安局反诈民警迅速对该男子转账对象的账户进行紧急止付,帮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8.87万元。
4月中旬,在同一矿山区域,受高额利息诱惑,外来务工人员闫某下载安装某企业投资理财app,五天内向涉诈账户转账8万元。接到报警后,刑侦部门立刻对案件进行追踪侦破。
“受害人多为流动性强的青壮年男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建立企业务工人员动态台账,定期开展反诈讲座并签订承诺书,实现重点人群‘靶向防控’。”白云天说。
反诈宣传与其“大水漫灌”不如“精准滴灌”。在对两起典型诈骗案进行侦破跟进的同时,肃北县公安局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对全县诈骗预警信息人群及种类进行细致分类,在统计的11种反诈预警信息中,发现刷单返利类和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占比最高。根据年龄和性别划分,将辖内23岁至40岁男性人群确定为反诈宣传的重点人群。结合以上特点,肃北县公安局组织警力精准发力,对高发群体进行集中反诈宣传。
“我们将反诈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与金融机构建立资金交易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发现预警—快速止付—精准劝阻’闭环管理,有效保护了辖区居民的‘钱袋子’。”肃北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金龙说。
从2022年至今,肃北县公安局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累计见面劝阻397人次,拦截涉诈资金39.68万元,返还160万元。
“‘零发案’不是终点,而是全民反诈常态化的新起点。”陈勇说。
从牧村到矿区,从老人到青年,石包城乡的实践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反诈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唯有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社会最小单元,让反诈意识成为全民共识,才能在数字时代构筑起永不褪色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