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入口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首页 > > 专题
元明清:丝绸之路的衰落
时间:2016-03-09 10:42:55 阅读量:494 作者:孙占鳌
 元代以后,丝绸之路贸易整体上趋于衰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海上丝路贸易的繁荣,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数百年间,北方地区战火纷飞,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直接服务的黄河流域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同时,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贸易安全难以保障,丝绸之路因此逐渐衰落。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次年五月,北宋灭亡,赵构即位称帝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重要影响。南宋建立后,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纷纷南迁,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相对和平稳定,这些条件促使南方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南方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到了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江南地区,更说明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开辟后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隋唐以前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欧洲海权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特别是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此后,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开始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陆上丝绸之路,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元代中央政府积极经营对外贸易和允许私人出海贸易的开放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海上丝绸贸易的繁荣。元政府大力鼓励外来贸易,并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专管外贸事务。当时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些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条航线叫“广州通海夷道”,由广州起航,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约140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同时,伴随着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元代中期,中西丝绸之路贸易曾一度活跃。从东亚到西亚钦察道——敦煌、哈密、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土库曼、克里米亚半岛,波斯道——敦煌、罗布泊、天山南路、大不里士到土耳其,驿道纵横交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这个时候由这些驿道来到中国,这是丝绸之路的又一个繁荣时期。但好景不长,到15世纪初,察合台后王势力进一步分裂,新疆和中亚地区各自割据,不相统属。同时,为了推行伊斯兰教并控制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察合台后王与明朝争夺哈密,这场战争前后进行了一百三十余年。在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使东西驿路再次通畅,许多欧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东来中国,丝路又繁荣一时。蒙古帝国还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的大量关卡和腐朽统治,令丝绸之路通行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方便。元代丝绸之路交往的主要目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贸易往来。诸如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从侧面反映出西北丝绸之路贸易的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采取闭关政策。与此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更是代之而起,使陆上丝绸之路贸易走向衰落。 (四)

责任编辑:赵谨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服务条款
法律顾问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
办公
CopyRight 2010-2025 www.chinajiuquan.com Corporation,All Right Reserver
甘肃省酒泉市委宣传部主管 甘肃省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盘旋东路6号 备案号:陇ICP备11000709号-1
甘[2010]00001号 00125001 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号:62120220005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