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车间”越办越红火
酒泉日报
作者:范昊帆
新闻 时间:2020年05月25日 来源:酒泉日报
初夏时节,在玉门市独山子乡金泉村,苜蓿长势正旺。再过一段时间,兴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羊只将在饲草地放养。 2019年,金泉村98户村民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以98万元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兴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固定8%保底分红和二次纯利润分红的方式,带动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业实现稳定脱贫。 “合作社采取精细化饲喂管理,定期做好圈舍消毒与防疫保洁,创新基础母羊错峰高效繁殖技术,羔羊成活率可提高10%。”金泉村党支部书记马全成说,合作社有900亩紫花苜蓿饲草基地,每年还租用闲置农场草地放养肉羊,为规模化养殖提供了饲草保障。目前,合作社已开拓了武威、兰州、临夏等地市场,与多家屠宰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实现了稳定增收。 如今,移民乡肉羊养殖产业不仅是玉门市的特色品牌,也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羊产业兴旺了,“羊车间”也办起来了。在玉门市花海镇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屠宰、分割、排酸、包装、冷冻……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2019年,这个生产车间被命名为“扶贫车间”,持续吸纳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易地搬迁来的贫困户周哈力木在车间打工,经过培训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蓝领”,现在已是车间骨干,月工资5000多元。“几年前,我只能靠几亩耕地和打工维持生计。如今,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能靠技术过上好日子,这得感谢政府和企业的扶贫好办法。”周哈力木说。 玉门市花海镇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海涛说:“公司招工人时,尽可能选择周边移民村的建档立卡户。目前,厂里有21名工人,其中11人是建档立卡户,工资3000元到5000元不等。” 工厂要用工,贫困户要脱贫。近年来,玉门市针对建档立卡户自身“造血”能力和自力更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扶贫车间”开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互利共赢。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互联网”的扶贫模式,在拓宽贫困户就业思路的同时,把培训和就业机会带到了贫困户家门口。这种“项目带户、产业带富”的发展思路,成功引导扶持了一批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本报记者 范昊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