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酒泉日报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弟 弟

酒泉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31日    来源:酒泉日报

  □陈燕

敦煌 美文
  1995年9月3日凌晨,八岁的我被爸爸从梦中叫醒,“你妈给你生了个弟弟,快去看看”。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来到套屋,看到妈妈怀里抱着的一个“哇哇”哭的婴孩。
  那时,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收拾完,家里没有钱,妈妈不能到医院生孩子,就把希望寄托在会接生的奶奶身上。奶奶是我们村有名的“接生婆”,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妈妈生产时,奶奶从容地从库房的编织袋里找出前一天从地里摘下来的棉花,拿来剪刀在煤油灯上烧了两下,算是消了毒,剪断脐带后,她把带着阳光味道的一撮新棉花按在了弟弟的肚脐上。
  给弟弟取名字可是费了神,我们全家翻着字典查啊查,整整三天还是没有想好给弟弟取啥名。我家家谱是老祖宗早就定好的“德建名利,天地山川”,弟弟属于“德”字辈,凡是我们想到的名字都被取遍了。最后妈妈说:“毛主席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我看就叫陈奇德吧,一辈子都不忘学习。”
  弟弟果真挺爱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小年纪就很有主见。初中时,他同级有个“捣蛋鬼”叫陈琦德,每次教导主任念“黑名单”,点到“陈琦德”,同学们都纷纷转头看弟弟,这让他感觉如芒在背。为了避免引起同学和老师的误会,他自己到乡镇派出所办了身份证,并把名字里的“奇”改成了“涛”。
  后来,弟弟被海军航空大学录取,爸妈为此在饭店摆了十几桌宴席,邀请了很多亲朋好友。一向木讷的爸爸在大家的道贺声中多喝了些酒,一遍遍地说:“儿子是国家的人了,见得就少了,部队苦啊,儿子要受苦了。”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身高一米八五的弟弟穿上那身笔挺的军装回家,别提有多神气了。我上上下下打量着他,越看越觉得跟电视剧《父母爱情》里郭涛演的那个海军军官挺像。那一刻,我如梦初醒,弟弟真成了海军军官。
  大学四年,战术课、射击课、游泳、3000米跑、两米高墙、400米障碍……每项科目,弟弟都不甘人后,他以一个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受着部队的严格训练。最苦的就是拉练,每天少则30公里,多则70公里。假期回家,他躺在炕上睡着了,没穿袜子,妈妈看到他脚上重重叠叠的黑色伤疤,心疼得直掉泪。
  大三第一学期,弟弟因训练太卖力,导致膝盖韧带断裂。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对我们“封锁”了消息,在室友的陪同下去做了手术。那学期,他几乎没有请假,手术做完没几天就拄着双拐去上课。直到完全康复,他才告诉我们做手术的事。当时,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他安慰我说:“姐,就是个小手术而已,不用担心。”养好伤后,他继续参加训练,并顺利通过了大三学期末的各项体能考核。
  弟弟酷爱读书,写作能力较强,高中时还得过“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大二时,他成为校报编辑,因工作突出,获得了两次嘉奖。大四毕业,他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大四那年春节前,我和弟弟到电影院看了《红海行动》,我被那些不惧生死、守护国家和人民安全的人民海军感动得直流泪。我看着一旁的弟弟,再看看影片中残酷的战斗场景,心里五味杂陈。走出电影院,正午的阳光打在头上,有点眩晕,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人们忙着上班、购物,不用担心炮弹会呼啸而来,我想军人为这份安宁和平静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
  弟弟明白,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一名光荣的海军军官,他肩负着光荣的职责和使命,也承载着亲人的期待和荣耀。是党和军队的培养,成就了今天的他,这份恩情,他一辈子都无法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