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酒泉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为酒泉籍烈士寻亲——

从康西瓦到总寨镇

酒泉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0月16日    来源:酒泉日报


   本报记者 曹 莉 王明玲
  “来自康西瓦的召唤,为酒泉籍烈士寻亲”,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酒泉日报》和酒泉日报官方抖音号@jqrb2019、微信、微博同时发出稿件与视频。
  对大多数人来说,康西瓦这个地名是陌生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是矗立在喀喇昆仑山上的一座精神丰碑。最早长眠于此的烈士们,是牺牲在上个世纪60年代保卫边境战斗中的英雄们,他们中的一位叫尤志茂。
  “尤志茂,男,酒泉县总寨公社,1940年出生,解放军某部队班长,1962年牺牲。”不到30个字,是我们能找到的关于尤志茂烈士的全部文字信息。
  从海拔428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白雪皑皑的康西瓦,到河西走廊,水草丰茂的肃州区总寨镇,我们寻找着这个酒泉娃半个多世纪前的身影。
??筛选了读者传递来的各种信息,记者先后走访了酒泉市和肃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肃州区总寨镇武装部、肃州公安分局总寨派出所等部门和单位。终于,10月9日,在总寨镇总寨村找到了尤爱升——尤志茂烈士的侄子。
  尤志茂烈士的父亲尤满林和尤爱升的爷爷是孪生兄弟。尤爱升叫尤满林三爷爷。
  尤满林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年龄比儿子大很多,早早出嫁了,尤满林身边只有小调皮鬼尤志茂。
  尤志茂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和父亲相依为命。
  尤爱升的父亲尤志让常说起这个堂弟,人长得很精神,很爱笑,左邻右舍谁家有事都愿意帮忙。
  “调皮,爱笑。”总寨村77岁的尤钦林和79岁的尤志保与尤志茂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对儿时的小伙伴也是相同的印象。
  年幼的尤志茂像个猴子一样,喜欢在树上窜上窜下。尤其是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总是他负责爬树,年龄不是最大,却是个“孩子王”。
  一颗颗桑葚从树上丢下来,落在树下眼巴巴的小伙伴们的头上。小小的身影隐在桑叶深处,枝叶间都是他开心的笑声。
  “他当兵前我们见了一面,那时他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高个子,笑嘻嘻的……再听说的时候,他已经牺牲了,年纪轻轻就走了。”尤志保说。
  18岁那年,尤志茂去当兵,尤志让把他送到乡上。看着眼睛湿润了的堂弟,尤志让说:“你放心家里,三佬我管,你在部队好好干,为我们尤家争光。”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尤志茂牺牲了,年仅22岁。
  资料显示,那是中国边防部队在特殊高原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作战。高原严寒,山高谷深,交通线路长……部队最终克服困难,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
  尤满林54岁的时候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他晚年和尤志让一家生活在一起,尤爱升喜欢三爷爷,晚上常一起睡。一天夜里,三爷爷搂着他说道:“你叔叔如果活着,孩子也差不多你这么大了,我一边搂一个多好啊……”黑暗中,老人迸出了哭声。
  尤满林74岁去世,胃癌。最后的日子,他把尤爱升叫到身边,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儿子的遗物。他郑重地交给了这个尤家的长孙,也是和他相处最多的孩子。
  布包里是尤志茂烈士的三等功证书、光荣证和一本笔记本。
  又30多年过去了,笔记本成了唯一留存下来的和尤志茂烈士有关的物品。
笔记本红色硬皮封面印着:“赠给英勇保卫边疆的边防部队 中央慰问团赠”,扉页写着“不愧为伟大的人民 不愧为伟大的军队”。
  尤爱升带着我们找到尤志茂烈士曾经的家,那棵大桑树在整地的时候已经被砍掉,住过的房屋已化为尘土,尘土之上生长着大片的玉米。在秋阳的照耀下,成熟的玉米棒子绽出金色。
  他在出生的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如此之少,我们甚至连一张尤志茂烈士的照片也没有找到。只能在他的亲人、朋友辗转讲述中,隐约看见那个炮火硝烟中远去的年轻背影。
  尤志茂烈士的身后,还有无数和他一样的军人,前赴后继。
  在总寨镇去年建成的退役军人之家宣传栏里,贴着8名优秀退伍军人的照片,既有参加了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又有80后和90后。
  尤志茂等烈士们,以及踏着他们的足迹继续用青春和热血保家卫国的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面孔——中国军人。
  总寨镇武装部长陈文恩说,这一代代军人的风采,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致敬英雄,缅怀烈士,铭记历史,唯有如此,长眠雪山的英雄才不再孤独。
      值班副总编辑:付长洲
    责任编辑:韩 蕾 马学全

  在酒泉烈士陵园,肃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给尤志茂烈士纪念碑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