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碧环境美 绿树成荫风沙固
——看我市十年生态变化
酒泉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6日 来源:酒泉日报

酒泉融媒记者 马学全 王钰涵 李世涛 秋日清晨的气温微凉,但在酒泉体育公园,市民运动锻炼的热情依然不减。“这里有树、有水、有花,环境优美,我每天都来这里锻炼身体。”市民张先生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让酒泉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全市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我市牢记总书记嘱托,严格贯彻中央和省、市委要求,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及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为重点,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80亿元,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90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超额完成省上下达任务;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各项主要指标总体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指标较2015年明显下降,优良天数最好年份达330天。 2019年,酒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迈入国家二级达标城市行列。2020年,7县市区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1年,酒泉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297天,优良天气率达81.4%,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双下降,其他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11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7.5%;土壤环境安全总体可控,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态破坏事件及较大以上级别辐射安全事故。 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成为发展主旋律。 近年来,我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祁连山涉及我市的5个问题、“绿盾”自然保护区排查发现的437个问题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先后制定实施《酒泉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酒泉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工作方案》等,首部地方法规《酒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颁布施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渐完善,治理能力逐年提高。“十三五”以来,全市风光电并网装机容量1352.3万千瓦,累计发电量135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473万吨、二氧化硫46万吨、氮氧化物23万吨。建成日处理能力16.25万立方米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8座,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64个乡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今年上半年,酒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52天,优良天气率达84%,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7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4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11个国控、省控地表水考核监测断面综合评价均达到考核要求,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宣教科科长刘静瑶说。 植树造林美化家园 秋日的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带,一排排胡杨挺拔耸立,为金塔县城遮风挡沙。 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三面环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治理沙害,金塔县坚持不懈植树造林,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到“沙里淘金”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2016年起,我们开始建设环城防护林体系,到今年为止,累计投资4.2亿元,在环城东、西、南侧营造防护林6.7万亩,以胡杨为主。目前,防护林基本成型,有效降低了风沙对金塔县城的危害。”金塔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魏财说。 植树造林不仅是金塔人民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职责。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围绕“三沿一部”重点绿化区域,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治沙造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按照不同造林区域和立地条件,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封造并举,按照树种优、结构新、效能高、抗性强的要求,优先选用新疆杨、胡杨、沙枣、红柳、梭梭、毛柳等优良树种。对经封育可有效提高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实施封滩(沙)育林育草,对退化、老化防护林开展退化林修复,实现造林绿化与抚育管护、增加总量和提高质量相结合,不断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下转第二版)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