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间纠纷竭力化解在基层
——记玉门市人民法院花海镇人民法庭负责人鲍跃全
酒泉日报
作者:周爱玲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22日 来源:酒泉日报

本报记者 周爱玲 通 讯 员 龚海晶 42岁的党员鲍跃全是个山东汉子。2003年,他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系毕业后,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魂牵梦绕的油城玉门,成了玉门市公安局清泉派出所的一名志愿者。那时候,鲍跃全每月只有600元生活费,但他无怨无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法官,让生命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一年后,鲍跃全如愿考入玉门市人民法院,先后在玉门镇人民法庭、花海镇人民法庭担任助审员、审判员,工作业绩突出。如今,鲍跃全已成长为花海镇人民法庭负责人,先后荣获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能手”、玉门市人民法院“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花海镇人民法庭也连续多年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法庭”。2019年3月,花海镇人民法庭被玉门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花海片区案多人少,老鲍带领大家探索出了许多新做法。他精通业务、乐于助人,把群众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工作起来是个‘拼命三郎’。”花海镇人民法庭法官王建军说。 夏季是农村大忙阶段,鲍跃全把许多案件放在中午和晚上办理,这是花海镇人民法庭的创新举措和亮点。为进一步拓展为民利民渠道,按照玉门市人民法院要求,花海镇人民法庭不断探索创新,实行预约立案、巡回立案、微信调解、微信送达等措施,并开展送法进乡村等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好朋友老李借了我10万元钱未按时还,我一气之下把他告到了法庭。经过鲍法官耐心调解,我撤诉了,老李也给我道歉了,答应会很快还钱。”花海镇村民李某说。 鲍跃全成功调解了许多案件。他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始终牢记一心为民宗旨,秉持务实、为民、清廉的工作态度,常年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法律服务,构建多元化调解机制,耐心细致地化解矛盾纠纷,把司法为民的触角延伸到镇、村、组的每一个角落。 花海镇常住人口2万多人,农忙季节还会增加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案件年均500件。鲍跃全起早贪黑,把大量民间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为辖区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同行称为“鲍铁人”。 每当调解成功一个案件,鲍跃全都会和当事人一样心情愉悦。他说:“村民间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就有可能会酿成大祸端。” 鲍跃全常说:“一槌千钧,法在人心。在群众眼里,法官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任何一点失误都会毁损法律的权威。是党的培养和领导、同事的支持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今后也会努力办好每个案件,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