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酒泉日报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闪亮的“红色地标”和“红色名片”

——记玉门铁人干部学院

酒泉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13日    来源:酒泉日报


向“铁人”王进喜铜像敬献花篮。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39年3月,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口工业化采油井、第一个现代石油工业基地。
  “铁人”王进喜生于玉门,长于玉门,是伴随着玉门油田和大庆油田开发建设成长起来的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玉门油田孕育了“铁人”精神,“铁人”精神的源头在玉门。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石油摇篮”历史文化价值,打造“铁人”精神特色文化品牌,把弘扬“铁人”精神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2018年10月,玉门铁人干部学院成立并试运行。近日,甘肃省委编委下发关于设立玉门铁人干部学院的批复;酒泉市委下发关于学院领导班子任命、成立院务委员会的决定,标志着学院机构设置、班子配备、管理体制等全面理顺,步入了规范运行的新阶段。
  在“铁人”家乡成立铁人干部学院,大力传承弘扬“铁人”精神,是落实省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符合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更是酒泉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进富民兴陇走前列的重大举措。
  学院成立两年来,坚持边建设边完善提升,硬件建设与软件优化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特色课程渐成体系,管理运行日趋规范,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省内外各级机关单位党员干部陆续走进学院,聆听“铁人”王进喜感人至深的光辉事迹,领会“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至今年9月,学院共承接省委办公厅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省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县处级干部培训班等各类班次180多期,接待专题教育、主题党日、研学实践等各类活动1480多批次16万多人次。
  探访老一井,重走“铁人”路,参观693人防工程,徜徉石油河畔,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驻足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学院重点围绕弘扬“铁人”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和河西走廊地理历史文化两大主题,深入挖掘“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红西路军精神、莫高精神,探索丝绸之路地理历史文化的现实价值,精心打造系列课程,增强培训效果。目前,已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教育、“铁人”精神、河西走廊地理历史文化研讨等4个专题60多堂精品课程。
  在师资力量配备上,学院按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从省委党校、省内外高校聘请符合学院建设定位和教学要求的专家教授授课。目前,已邀请樊锦诗、王旭东、赵磊、夏国忠等3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特聘专家,同时选聘市、县委党校骨干教师,建立了100多名教授、学者为主体的开放式师资库,基本能满足各类主体班次培训需要。
  为更快更好地“走出去”,让玉门铁人干部学院成为我市闪亮的“红色地标”和“红色名片”,学院坚持以“铁人”精神办铁人学院的理念,积极学习借鉴红船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办学经验,积极同省内外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努力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学院已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确定为大学生研学基地,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被中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省纪委监委批准为“甘肃省廉政教育基地”,被省委组织部批准为“甘肃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等。
  “建设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大力弘扬‘铁人’精神,营造了学‘铁人’、做‘铁人’的文化氛围,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干事创业注入了新动能,提高了酒泉的对外知名度。”玉门铁人干部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将继续按照“面向全国、丝路特色、甘肃品牌、红色学府”的发展定位,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党性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程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