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酒泉日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天蓝水碧环境美 绿树成荫风沙固

酒泉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6日    来源:酒泉日报


  (上接第一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62万亩,封滩育林111万亩,义务植树4476万株,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7.78万亩,重点区域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部位生态面貌明显改观。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市建设全民义务植树基地81个,种植各类苗木1617万株,完成义务植树面积9.19万亩,累计建设“青年林”“三八林”“志愿林”“双拥林”“幸福林”“亲子林”等纪念林近6万亩,认建认养林木近7万株。通过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绿化家园”“保护母亲河行动”等主题活动,群众对义务植树的认知度和参与造林绿化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在金塔县鼎新镇的戈壁滩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梭梭林,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近10年来,我们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种植花棒、红柳、梭梭38.6万亩。2019年开始,我们积极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对接,争取了‘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持续扩大林带建设规模。”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胡兵说。
  据了解,我市近几年充分利用公益造林项目和社会资金投入,在肃州区、金塔县和敦煌市种植胡杨61.27万株,种植梭梭、红柳、花棒2700万穴,治沙造林25.9万亩。在金塔县城周边、黑河沿岸实施的“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防风固沙改善生态
  在金塔县沙漠胡杨林景区,一棵棵高大挺拔的胡杨,让昔日的风沙口变成了绿树成荫的风景带。每年10月,这里的胡杨便换上迷人的金装,蓝天碧水、沙树共生的生态美景和油画般的金色胡杨,成了金塔旅游的“金”字招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1958年6月,金塔县成立国营潮湖林场,半个多世纪以来,潮湖人始终把治沙造林、保护家园、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目标。“近10年来,潮湖林场共造林4500亩。今后,我们计划每年造林400亩左右,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金塔县潮湖林场副场长李明祥说。
  近年来,金塔县因地制宜,采取石砾压沙、黏土压沙、草方格压沙等方式压沙,使大多数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绿色保障。
  在金塔县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区,梭梭、花棒、毛条、红柳、沙棘等沙生植物蓬勃生长。近年来,金塔县森林资源工作站的技术人员不断探索,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新型固沙材料、多品种沙生植物栽植技术,建成了集工程治沙、新型材料固沙、滴灌生物治沙、仿真灌木固沙和防风林带挡沙、多种沙生植物戈壁栽植为一体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固住了沙丘、看到了绿色,提高了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
  “我们通过采取生物治沙、封育保护、工程治沙等多种治沙措施,使全县35%的移动沙丘得到基本控制。今年,我们结合工程治沙,在阻沙网内结合滴灌进行造林试验,效果比较明显,为全县防风固沙总结了一种新的模式。”金塔县森林资源工作站副站长李永华说。
  为有效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酒泉市关于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实施意见》《酒泉市打好防沙治沙阵地战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按照“南护水源、中兴绿洲、北拒风沙”总体布局,通过采取封禁保护、封滩育林、固沙造林、工程治沙、生物治沙、自然修复等预防与治理措施,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
  据悉,“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防沙治沙资金22亿元,完成人工造林79.5万亩,封滩封沙育林育草137.92万亩,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17.78万亩,沙化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159.5万亩,沙区水土流失治理6.9万亩,固沙压沙14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15.5万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呈“整体遏制、持续缩减”态势。累计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7个,封禁保护面积达171万亩。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工程、黑河沿岸治沙造林工程、石梁子防沙治沙工程,玉门市麻梁滩治沙造林工程,瓜州县桥子风沙口治理工程,敦煌市阳关林场治沙造林工程,阿克塞县库姆塔格沙漠防沙治沙工程等一大批示范工程取得良好示范带动效果。